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师资队伍

试论“9+3”学生就业问题及解决途径

       内容摘要:针对“9+3”学生的就业现状,探讨造成目前“9+3”就业难的原因。在深入剖析“9+3”学生就业特殊性的基础上,提出了“9+3”学生就业问题的近期解决方案和远期解决方案。

       关键词:“9+3”学生、就业、就业问题、解决途径

       四川省实施“9+3”免费教育计划是省委、省政府探索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重大创举,是省委、省政府从2009年开始实施的三大民生工程之一,是为了推动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升藏区人口素质、改善藏区群众生活质量、促进藏区长治久安而做出的重要的战略决策。藏区广大群众对此高度评价、衷心拥护。藏区“9+3”学生的就业问题则是检验整个免费教育计划是否富有实效性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我校有幸成为接受“9+3”学生的管理学校之一。今年7月,我校首批98名2009级“9+3”学生顺利毕业,大多数毕业生已奔赴各地就业,开始了他们的人生旅程,目前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但是,通过“9+3”学生在高三的顶岗实习和毕业后的就业路径来看,安置“9+3”学生实习就业所遇到的问题、矛盾远比安置内地学生多得多,而且问题更复杂、更特殊、过程更艰辛,是目前所有“9+3”管理学校所面临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对此,我们对“9+3”学生顶岗实习及就业中所遇问题进行分析,试图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

       一、我校09级“9+3”学生就业现状

       我校共有2009级“9+3”学生98人,虽然早在2011年5月30日前,学校就对98名“9+3”学生实现了100%的顶岗实习安置。但截止2012年7月1日,毕业时统计的就业情况如下:①参军6人;②就业83人(含双招上线16人:其中公务员系列1人,事业单位系列15人;42人已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且单位购买了社保;31人只与实习单位签订了劳动协议;3人自主创业;)③待岗9人(因病在家休养或照顾生病的父母4人;因个人原因离职在家5人,需学校再作安置)。就业率低于内地生,待岗率高于内地生。

       二、“9+3”学生就业所遇问题

       (一)、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1.“9+3”学生的就业观念存在问题

       由于“9+3”学生是省委、省政府的政策办学,学校和同学对他们关爱有加,部分“9+3”学生因此产生了依赖和“等、靠、要”心理,在择业过程中始终把希望寄托在学校、政府上,自己只管等候学校分配工作即可,没有就业主体意识和责任感。于是,有极少数同学对学校所安置单位不珍惜,不屑一顾,认为“反正工作没了,学校又会再安置”,工作中稍有不适,他们便辞职,有的学生接连安置了三、四次,导致他们常在实习期的三个月中徘徊。由于就业竞争意识淡薄,缺乏就业危机感,他们不仅不能主动创造就业机会,甚至就业机会来了也不能抓住。很大一部分学生找工作只局限于学校为他们提供的就业信息,学校召开的实习就业双选会是他们主要的就业信息来源,他们很少主动面向社会去寻找就业机会。

       部分“9+3”学生缺乏就业自信心。由于居住地域、民族心理、语言障碍等原因,“9+3”学生一般思想比较保守,循规蹈矩,不善于交际,缺乏迎接挑战的自信心。当他们与其他同学同时竞聘一个就业岗位时,总认为自己在各个方面都不如别人,没有信心与其他同学竞争,由于在心理上丧失自信,因而导致就业竞争失利。

       部分“9+3”学生就业定位不恰当。通过对2009级“9+3”学生就业意向调查发现,有50%的学生希望毕业后回州内工作;另外50%的同学则认为,若留在内地的话,最好不出省,就在成都附近,若出省就必须留在大中城市,而且要求工作单位要好,工资待遇要高,工作要轻松,他们一厢情愿地认为社会应该给他们提供这样的就业岗位。“9+3”学生的就业定位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和现实的环境来综合考虑,绝不能脱离现实及自身的实际提出过高的要求和期望。

       2.部分藏区学生的生活习性与内地的生活习性存在较大差异

       由于部分藏区学生的生活习性与内地生活习惯存在巨大差异,对藏传佛教比较虔诚的学生不乏其人,甚至有个别学生就是“和尚”。穿着上,在校园,他们个别同学在课堂时间以外的时段喜欢穿藏袍、戴佛珠;在单位实习期间,有的学生不分上、下班时段也穿藏袍、戴佛珠。

       部分“9+3”学生,特别是个别藏族男生,性情暴躁。工作中可能因为一点点小事,就会大动干戈、拳脚相加。另有部分学生缺乏就业的稳定性,生活的随意性非常大,想请假就请假,公司、单位不同意,就辞职,甚至招呼也不打就离开了,甚至个别学生还威胁办事人员。如:在春节期间,有的学生为了回家过他们的藏族年,公司不同意放藏族年假期,学生便辞职耍假,造成了部分学生处于待岗状态,而且给公司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及担忧。用实习单位领导的话说:“不是我们不愿用藏区学生,主要是用了一个藏区学生,好学生都不说,如果遇到一个不好的,就好比在自己公司埋下了一颗炸弹,这颗炸弹随时都有引爆的危险……”

       3.汉语水平较低

       语言上,汉语水平的高低日益成为”9+3”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重要指标之一。而09级的个别“9+3”学生听不懂汉话、识不了汉字,工作中与同事、领导在交流上都存在较大问题,这直接影响了他们就业的稳定性及成功率。

       (二)、社会原因

       1.内地部分企业拒绝使用外族员工

       在就业的安置问题上,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居住地域、民族心理、思想观念的长期影响,部分企业仍旧对少数民族的孩子戴有色眼镜,对使用藏区“9十3”毕业生心存顾虑,他们拒绝外族员工,导致企业尚未充分发挥吸纳“9+3”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作用。加之2009级“9+3”教育是我省首届藏区免费教育,尚未建立完善有效的“9+3”藏区学生就业信息资源发布机制和就业服务机制,对用人企业招录藏区学生后的后续指导、服务工作还没有有效开展,致使企业的吸纳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2.地方经济欠发达

       通过我校对2009级“9+3”学生就业意向调查中发现,有50%的学生希望毕业后回州内工作。而我省甘、阿、梁三州的地理位置比较偏远,以及社会、历史等多方面原因,生产力水平较低,相对于内地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依然很落后。由于地方工业经济欠发达,三州内能提供的有效就业岗位数量很有限,这就进一步增大了“9+3”学生的回州就业压力。

       3.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存在问题

       省经信委提供过阿坝州招聘信息表、省国资委也提供过省属企业促进2009级“9+3”学生就业岗位收集情况表,虽然岗位很多,但是很多岗位所招收人数非常有限,大多都只有1个或2个名额,最重要的是许多单位对专业的要求非常高非常细,对行业证书的要求也很高。而目前我们的学生所学专业的对口性非常不一致,对行业证书的拥有更是相当欠缺,

       三、“9+3”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近期解决途径

       1.主动出击、做好就业安置工作

       学校就业处主动出击,对拒绝外族学生的企业,主动找企业领导交流、沟通,说服企业领导为了民族的团结,促进藏区的长治久安,祖国的繁荣富强发展,主动接纳“9+3”学生。我们通过使用“搭配法”的方式搭配给企业,尽量给学生找对口工种全部安置。

       同时“9+3”学生也应更新就业观念,积极拓宽就业地域范围,拓展就业面。不要死守在大中城市或回老家就业,要有勇气和信心到最需要人才的边远地区去工作,要到周边省市去寻找就业机会,甚至可以考虑去沿海发达地区寻求个人发展的机会。择业时眼光要开阔,就业要灵活点,思想要活跃一些,这样才能缓解目前“9+3”学生就业的困难局面。“9+3”学生也要积极拓展就业的行业领域,打破学科专业的局限,可以到相近和相关行业领域中去寻找就业岗位。要打破铁饭碗的旧思想,提倡先就业再择业,不要死守在政府机关就业,也不一定要在国有企业中工作,私营企业中也有个人发展的广阔空间。

       2.加强就业培训和指导

       中职学校要全力以赴做好“9+3”学生的就业辅导工作,培养学生的现代就业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职高在校的二年的学习当中要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多提供一些生产实践的机会,紧密结合学生的就业去向开展相关的就业培训工作。要对每个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积极做好“9+3”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总结研究工作,认真收集和研究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要逐步形成人才培养与就业间的良性循环机制。

       (二)、远期解决途径

       1.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应引导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9+3”学生就业政策是促进就业的一个重要方面,政府要加快制定和完善保障“9+3”学生权益的各项政策,促进就业市场的健康发展,实现“9+3”学生就业工作的规范化和法制化。政府要加大对三州学生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包括财政投入和加强对中小学师资的培训,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应加强汉语教学,逐渐减少对“9+3”学生入学时的政策倾斜。同时,政府不同于学校,掌握着最全面的信息,应发挥自身优势,主动为中职学校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和指导,为“9+3”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政府还应充分挖掘自身的就业潜力,大力发展和培育能创造就业岗位的第三产业,发挥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增加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9+3”学生的就业层次和就业率,发挥地域优势,大力发展地区经济,不断增强对“9+3”学生就业的吸纳能力。

       2.中职学校应调整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

       中职学校应根据地方经济结构和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不断调整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使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调整相适应,为社会输送急需的、合格的“9+3”中职学生。中职学校应注重对“9+3”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中职学校应加强教育目标的针对性,对教育目标注入新的内容,具体说就是让受教育者在社会上获得一个恰当的生存位置,从而实现其人身的幸福。因此,学校应传授给受教育者获得生存的知识和技能、创造财富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追求幸福的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因需施教,学生才能学有所用,才能实现人身价值。

       3.加强普通话的教学工作

       针对“9+3”学生汉语水平较低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做好普通话教师的授课工作,将提高“9+3”学生的汉语水平作为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学校在“9+3”学生一进校,就组织学校优秀的普通话教师对“9+3”学生进行集中专项辅导,并且进行严格考核,直至100%考核通过。在普通话教学的过程中,要增强“9+3”学生与社会的交往能力,不断提高“9+3”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使他们认识到学好汉语不仅有利于提高自身在各方面的能力,而且更加有利于增强学生未来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力。

       处理好“9+3”学生的就业问题有利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9+3”学生就业难除了地方经济欠发达和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客观原因外,学生和用人单位本身也存在一些主、客观影响因素。“9+3”学生汉语水平不高,就业地域窄,优秀专业技能人才少,这些特点都不利于他们的就业。改善“9+3”学生就业状况的近期解决方案是拓展就业面,加强就业培训和就业指导。要从根本上解决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则需要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鼓励毕业生自主择业和创业。

       总之,要做好“9+3”学生的就业工作,我们必须在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在学校、政府相关部门、社会相关企业的大力支持、通力合作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9+3”学生进行指导,对他们的职业技能的培养、职业心理发展、职业选择和职业准备施加正确导向,方能实现“9+3”学生的合理就业、长效就业。

       【参考文献】:

       1.《藏区宗教文化生态》  作者:尕藏加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让更多藏区孩子成才》   作者:四川日报记者  张守帅 江芸涵  2010年10月21日    出版社:四川报业集团

友情链接

Friendly link
学校安全教育平台 中国教育考试网 四川教育网 四川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温江教育网 成都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四川省温江中学 温江区和盛中学 温江区和盛小学
网站浮动框